面對近日社會關注是否有來自中國的政治影響滲入平台內容管理,Meta 發出聲明稿,明確表示從未接受中國政府對台灣使用者的內容審查,也未曾提供任何使用者資料給中國政府。聲明中強調,Meta 一向將言論自由與資料保護視為核心價值,並依法處理在台灣的所有使用者資料。
Meta 在聲明中強調三點主張:第一,從未接受中國政府要求審查台灣使用者的內容;第二,從未向中國分享或提供任何台灣使用者的個資;第三,其負責內容檢視的團隊從未設於中國境內。Meta 也指出,針對全球用戶的內容審查作業是依據《社群守則》執行,並且聘用熟悉台灣文化語境的審查人員,確保內容處理符合在地脈絡。
這份聲明不只是一項技術性的澄清,更反映出大型平台在當前地緣政治氛圍中的高度敏感與壓力。中國與台灣之間的政治關係緊張,使得跨國平台在資訊管理上的每一步都容易被放大檢視,特別是在社群平台被視為政治表態與言論表達主要場域的今天。
然而,這樣的聲明是否足以說服所有質疑聲音,恐怕還是個問號。雖然 Meta 表面上堅守資料保護與言論自由,但平台運作的透明度與實際審查過程,仍是外界難以掌握的「黑箱」。尤其過去曾有企業在宣稱資料未外洩的情況下,事後仍被揭露存在管理漏洞,讓社會對此類聲明保持一定程度的懷疑態度。
值得關注的是,Meta 雖提到審查人員分布於全球,並以文化與語言能力作為用人標準,但並未提供更具體細節來證明審查獨立性與審查地點的完整性。若真如其所說未設立於中國,公開相關審查架構或獨立監督機制,將是建立信任的一步。
從更廣的視角來看,這起事件突顯出台灣社會對於資訊主權與個人隱私的日益重視。當資訊安全與言論自由的疑慮成為政治攻防的焦點,平台業者必須意識到「中立」這個詞不再只是技術立場,而是公共責任。Meta 若真有誠意在台灣維護開放與自由的網路環境,除了發聲明,更該以實質作為回應這場正在發生的信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