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台灣手機市場維持回溫態勢,整體銷售量來到約 43.1 萬部,較 4 月成長近 4.74%,已是連續第三個月出現月增。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減幅仍達 4.89%,顯示市場復甦雖持續,但力道仍未回到疫情後的高峰水準。
在品牌競爭上,5 月出現明顯變化,非蘋陣營表現普遍亮眼。蘋果依舊穩坐銷售量與銷售額雙冠王,但市佔率滑落至 36.9%,是 iPhone 16 系列上市以來的新低點;vivo 則成為本月最大贏家,首次在銷售量上超越 OPPO,以 11% 的市佔率晉升台灣第三大手機品牌,寫下自 2017 年進入台灣市場以來的最佳成績。
市場持續回溫,但復甦仍有挑戰
5 月銷售量相較於 4 月成長約 1.8 萬部,為三個月內最大增幅。推動因素包括母親節檔期促銷、新款中階與旗艦機型開賣,以及舊款機型的價格調整。不過,年減幅近 5%,反映整體需求尚未全面恢復,加上國際情勢與匯率波動對價格敏感族群的購機意願仍具影響。
品牌銷售量排名與表現觀察
蘋果在銷售量上雖仍排名第一,但市佔率已下探至 36.9%。iPhone 16 系列熱銷動能有所趨緩,可能與消費者觀望新一代 iPhone 發表或價格走向有關。即便如此,蘋果在高價位市場的地位依舊穩固,銷售額市佔達 58.9%。
三星穩居第二名,市佔率達 22.4%。旗下 Galaxy A 系列與 S 系列機種穩定出貨,尤其中階新機 A56 系列接棒成功,是推升其市佔率的重要角色。
vivo 本月表現格外突出,不僅在銷售額連續兩個月超車 OPPO,5 月銷售量也正式超越對手,以 11% 市佔率站上第三,顯示以旗艦帶動中階與入門策略奏效,以聚焦拍照的高品質,讓消費者認知 vivo 為手機攝影第一品牌形象逐漸成形,也達到效果。
OPPO 則面臨不小挑戰,市佔率退至 10.7%。儘管 4 月的 A5 Pro 表現不錯,但缺乏進一步新機支撐,使其無法延續成長動能。
小米集團(含 Redmi 與 POCO)合計市佔達 9.6%,繼續穩居第五名,並逐步拉近與 OPPO 的差距。Redmi 與 POCO 分別以 5.1% 與 3.3% 市佔支撐整體表現。
其他品牌方面,Google、Sony、realme 皆維持穩定市佔。Sony 尤其受惠於旗艦 Xperia 1 VII 上市,市佔略為提升,銷售額也跟著增加。銷售量第 11 至 15 名依序為 ASUS、Motorola、ROG、SHARP 與 HTC,仍在競爭邊緣。
蘋果的銷售額市佔逼近六成,遙遙領先其他品牌,顯示其高單價策略仍具市場認同。三星以 18.2% 緊追在後。vivo 的中高階產品線貢獻明顯,銷售額市佔達 6.0%,持續拉開與 OPPO(4.9%)的距離。Google(2.8%)、Sony(1.6%)、POCO(1.4%)、Redmi(1.4%)、ASUS(1.2%)與小米(1.2%)則分列五至十名。
vivo成功因素解析
vivo 能在 5 月一舉晉升台灣第三大手機品牌,背後關鍵在於多面向策略整合。中高階機型提供更強的效能、攝影功能與智慧運算體驗,有效吸引重視使用體驗的消費者。入門機型則靠著資費搭售方案與平價價格切入大眾市場,穩定銷量來源。再加上在地品牌經營與穩定通路策略,終於讓 vivo 收穫多年投入成果。
市場未來觀察重點
接下來值得關注的方向,包含蘋果市佔滑落是否只是短期現象,還是受限於定價策略與產品節奏?三星與 vivo 是否能進一步鞏固其在安卓市場的雙領導地位?小米集團是否能持續以多品牌策略挑戰 OPPO 排名?此外,電信合約購機與電商通路的影響力日益提升,也會是改變傳統實體銷售結構的重要因素。
整體來看,2025 年台灣手機市場在逐步回暖中顯現品牌洗牌跡象,非蘋陣營百花齊放,蘋果依舊穩固,但壓力與挑戰同步上升。隨著暑期促銷與下半年摺疊機潮逼近,市場競爭勢必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