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麥當勞和通用汽車等品牌向用戶購買他們的數據,某種程度上,這代表著「數據為新貨幣」的時代來臨。
人們在享受免費資源時,在網路上留下的痕跡,成為某些公司賺取鈔票的搖錢樹‵,這幾年西方媒體開始大力抨擊這些科技巨頭,以及臉書創辦人札克柏格在國會上的攻防,引出美國民眾對於隱私主控權的疑慮,我們的數據還是自己的嗎?
奪回數據的掌控權
因此,Freckle IoT 在北美推出了 Killi,這是一款用戶能透過販賣自身數據,換取現金的 APP,品牌端是在經用戶同意的狀況下,獲取指定數據,而用戶可隨時收回他們的權限,數據被品牌購買後,收入會存入 PayPal 和亞馬遜帳戶。
「你知道你的數據在北美社群網路上,每個月值40美金嗎?」Killi 官網
Killi 品牌端的客戶包含麥當勞、通用汽車、達能、史泰博,Killi 目前擁有7萬名用戶,該公司表示,每項交易通過區塊鍊進行,同時也解決了法規問題,如 GDRP ,用戶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是誰購買他們的數據。
Freckle IoT 的執行長 Neil Sweeney 受訪時說:「用戶希望獲得數據掌控權,營利公司需要遵守法規,但沒有任何工具能兼具。」 Sweeney 補充,當劍橋事件爆發時,網路發起了「#DeleteFacebook」活動,但那次只是情緒反應。
Killi 用戶怎麼說?
據 AdAge 報導,eMarketer 的客戶經理 Brandon Galindo 表示:「一開始你就被要求輸入你的身份、電話號碼、允許開啟位置分享。」他還提到,品牌端會主動和我聯繫,這讓數據買賣的過程更透明,而我是允許販賣數據的人。
Galindo 在註冊成功時,馬上就獲得25美分(約台幣7元),而當品牌端想獲取你的數據時,他們可能願意付10美金,甚至20美金。執行長 Sweeney 表示,剛開始用戶對於1美元不感興趣,但當網路效應發酵,金額可能會增加4美元,然後6美元。
然而目前 Killi 最需要的就是用戶量,這是該公司目前努力的方向。
筆者短語:要讓人珍惜某件物品時,只需要將它附上價格。筆者認為 Killi 的概念非常有趣,相比於暗地竊取用戶數據,讓用戶奪回控制權,或許才是用戶數據流動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