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OMPUTEX 2025,Arm 舉行前瞻技術高峰演講,由資深副總裁暨終端產品事業部總經理 Chris Bergey 以「從雲端到邊緣:共築 Arm 架構上的人工智慧未來」為題發表演說,邀請來自 NVIDIA 與聯發科技等夥伴共同探討產業生態系如何聯手推動 AI 融入生活的每個角落。
Bergey 指出,AI 不再只是科技概念,而是一股實際影響全球的動力。Arm 運用多年在高效能與節能設計上的優勢,打造出為 AI 時代量身打造的 Arm 運算平台,涵蓋雲端基礎建設、裝置端裝置、自駕車、行動裝置與 AI PC。隨著 AI 模型日益複雜且多元,Arm 正成為 AI 應用的核心平台。
在資料中心領域,Arm 與 AWS、Google、Microsoft 等主要雲端服務業者持續合作。光是在 AWS,目前已有超過一半的新型 CPU 採用基於 Arm 的 Graviton 晶片,預計到 2025 年底,交付給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伺服器晶片中,將有近五成使用 Arm 架構。在電力需求逐年飆升的情況下,如何同時兼顧效能與能源效率,已成為產業的重大挑戰,而這正是 Arm 專注的方向。
不僅於此,Arm 也將 AI 帶入裝置端,推動 AI PC 和智慧型手機的融合發展。根據 Arm 的預估,2025 年將有超過 40% 的 PC 與平板採用 Arm 架構。這不只是一項數字,而是象徵 PC 設計正快速接近智慧型手機的運算架構,而這正是 Arm 長期深耕的領域。
在軟體層面,Arm 推出的 KleidiAI 軟體函式庫目前已整合至多種主流 AI 框架,包括 ONNX Runtime、PyTorch、MediaPipe 等,安裝次數已突破 80 億次。這些投資,目的是要讓全球超過 2,200 萬名開發者能更快速、更輕鬆地在 Arm 平台上實現 AI 應用,從音訊辨識到文字生成,跨足各種多模態應用場景。
隨著生成式 AI 與邊緣智慧日益普及,Arm 也推出新一代架構如 Blackhawk 與代號 Travis 的 CPU,搭載進階版的 Scalable Matrix Extensions(SME),主打可變向量運算與 AI 加速,效能大幅提升,帶來多項 IPC(每時脈指令)層級的表現進化。未來還有新一代 GPU「Drage」計畫推出,鎖定高效圖像處理與沉浸式內容需求。
Bergey 強調:「AI 的真實價值在於推論。從手機到車用系統,再到邊緣設備,推論是讓 AI 真正進入生活的關鍵。我們正在進入一個 AI 無所不在的時代,而 Arm 正是這場變革的推手。」
台灣在全球 AI 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從晶片設計、製造、封裝到系統整合,台灣產業生態系的密切合作為 AI 發展提供強大後盾。Arm 表示,未來將持續攜手台灣夥伴,共同推動 AI 技術在地化發展,打造出從雲端到邊緣的完整平台。